
釘釘在阿里的定位我的理解
作為一名關注互聯網發展十多年的資深情報人,我對釘釘和微信的定位始終有自己的看法,首先釘釘我覺得就是一個聊天工具,而微信是一個生態,一個社交,為何這么說,請看以下來自企業微信公眾號運營個人見解。
釘釘的發展,從2020年開始可謂是一路高歌猛進,2020年疫情爆發帶來的互聯網辦公機遇讓這個原本不溫不火的辦公聊天工具一躍成為主流,不僅獲得了1500萬企業的市場,背后還突破了3億用戶大關。用釘釘創始人陳航的說法“微信是追求個人自由最大化,釘釘追求的是集體自由最大化”后來的一次阿里對釘釘架構的調整,似乎徹底打破了這一定位,陳航被調離了釘釘架構,再后來,陳航離開阿里自立門戶。
作為一個免費給企業量身定制的OA系統,憑借風來了豬都能起飛的機會,釘釘在阿里內部得到了不少資源的傾斜,為此陳航也認為,可以挑戰微信的社交地位,但在企業管理系統上,釘釘依然存在著很多弊端,最明顯的就是釘釘給予第三方權限是有限的,看似在堅持自己的個性,同時也損失了很多想合作的商家。
不過阿里對釘釘的盈利定位遠不是一般互聯網產品的盈利模式,這一點我們從釘釘產品在阿里內部架構體系不難看出,首先是融入阿里云,在阿里云不斷更新的技術層面給予了釘釘強大的支持,再加上阿里云的一體化戰略直接觸達客戶,結合釘釘作為企業便捷的信息化入口,一旦找到機會為企業帶去信息化解決方案,我相信,市場會重新審視釘釘的價值。
釘釘融入阿里云解決了以往阿里云無法觸達的最終用戶,更解決了用戶觸達之后的痛點,這在SaaS市場至關重要,任何企業信息化服務都可以把釘釘作為一個入口,結合阿里云提供的接口,這才是阿里云在未來SaaS市場的拿手武器。
從以上角度來看,釘釘毫無疑問已經融入了阿里云體系,未來,我還是會相信釘釘在聊天工具這個市場會越來越好。